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 健康小窍门 中篇·白虎汤临床研究/第五章 儿科病证/小儿发热

    发布日期:2024-12-17 15:08    点击次数:163
    六、小儿发热

    发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超过正常值范围,腋下超过37.2℃的病症。

    中医认为小儿发热,常有几种类型:壮热、微热、发热恶寒、恶热、往来寒热、潮热及午后发热等,此外亦有体温不高而自觉发热者,如烦热、内热、实热、五心烦热、手足心热等。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根据其感邪之不同和体质因素,可分为外感、内伤两个方面:外感发热常因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引起,发病较急,属实证的多;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气血虚弱,致脏腑功能失调而成,起病较慢,属虚证的多。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阴阳均属不足,因而外感六淫或内伤饮食均易化热。

    【临床应用】

    苏智慧等  治疗68例高热患儿,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3岁;发热时间最短2天,最长7天,平均3天。

    68 例患儿体温均超过39℃,其中39~40℃53例,40℃以上的15例,最高达41.8℃。经西药注射和输液治疗后,仍未能退热的38例,其中合并肺炎18例,伴腹泻3例。表现为高热,面赤,口干欲饮,不思饮食,或神疲,或烦躁,或咽喉肿痛,或咳喘,小便黄,大便2~3 天一行,舌红少苔,脉浮或数。

    365站群VIP

    治以白虎汤加味:生石膏20g(先煎),知母、粳米各10g,甘草3g。

    加减:咽喉肿痛加板蓝根、野菊花各10g;并发肺炎加鱼腥草、大青叶各10g;腹泻加茯苓、白头翁各10g;小便黄、量少加笔仔草、木通各10g。

    每日1剂,水煎,分3~4次口服。佐以安宫牛黄丸,3岁以内服1/4丸,4岁以上服1/2 丸,日1次。

    治疗结果:痊愈45例,占66.2%;好转20例,占29.4%;无效3例,占4.4%。总有效率95.6%。

    王文芝   治疗16例持续高热患儿,男9例,女7例;年龄7个月~6岁;发热时间3~12天。就诊前全部接受抗生素治疗。

    治疗方药:石膏12g,知母9g,粳米9g,甘草5g。

    加减:舌红,尿少,烦躁加竹茹 3g。水煎2次,混合后分次频服。1岁每2天1剂,2岁以上每日1剂。

    疗效:16例患儿全部治愈。退热时间最短15h,最长60h。

    刘黎明   治疗发热患儿30例,采用白虎汤加减:生石膏、知母、甘草、竹叶、黄连、白头翁、连翘、黄芩、贝母、荆芥、薄荷、板蓝根,温水煎汤少量多饮。结果:显效28,有效2例。

    按:白虎汤清气分之热兼生津之力,热毒重恐力不足,故加入宣表药物荆芥、薄荷、连翘,再采用苦寒药物黄芩、板蓝根以清热,使热毒从内而清。竹叶入心,川贝母、知母使肺肾之热得以清解,全方配伍使热邪从表而解,从内而清,生津坚阴,清补共施。若服药后体温下降,惟独有泄泻者,应考虑苦寒药伐脾胃,致使运化失常,水谷清浊不分,采用调理脾胃,健脾益气以善其后。上方药不惟独阳阴热盛,不论外感内伤均可加减施用治疗小儿发热。

    【病案举例】

    (1)林某,男,6岁。1998年3月12日初诊。恶寒、高热、烦躁不安,伴头痛乏力,咽喉肿痛3天。3天前体温持续在39.0~39.8℃之间,曾肌注青霉素、复方氨基比林,热稍退,但夜间体温又上升至39.8℃。

    查:神疲,咽红,扁桃体2度肿大,舌红少苔,脉浮数。治以清热生津,解毒安神。

    处方:生石膏20g(先煎),知母、板蓝根、野菊花各10g,粳米6g,甘草3g。佐安宫牛黄丸1/2丸口服,日1次。服药后1天内热退,诸症消失而痊愈,随访1周未复发。

    按:本组病例多应用西药退热剂,但热不退或退而复升。其病机为热毒伤阴,故治当清泻热毒,生津止渴,开窍安神。白虎汤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渴之功,方中生石膏、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粳米、甘草益胃护津。安宫牛黄丸则能清心解毒,开窍安神。二者合用可清解热毒,养阴生津,开窍安神,故能令热退神清,津生渴止。因小儿体弱不耐久伐,故临床上应中病即止,以防伤正。

    (2)王某,男,7个月。1995年5月2日就诊。哭闹,发烧,轻咳,食少纳差,神清。曾口服螺旋霉素、止咳药等无效。来诊时体温39℃,多汗,烦渴引饮,精神萎靡,口干舌红,苔黄腻。此乃阳明经热盛及里。口服白虎汤半剂。体温降至36.7℃。再服1剂痊愈。随访2周未复发。

    365建站

    按:白虎汤凉能清肺火,甘寒能滋阴,为清热保津的重剂。石膏甘辛而寒,寒能清热保津,辛能发汗解肌,甘能缓脾止渴,为清泻肺胃而除烦热之要药;知母辛苦而寒,滋水降火,清热保津;粳米、甘草补土生金,益胃护液,使大寒之剂无损伤脾胃之虑。全方共奏退热保津之功效。对邪热入里,体质较好者用之疗效更好,虚寒体质者不得服用。

    (3)董某某,女,2岁。2004年5月8日就诊,发热3天至今不退,曾应用青霉素输液治疗,体温降低,药后又升高,故来诊。检查:面红、目赤、唇燥,时而烦躁不安,触之皮肤灼热,体温39.7℃,大便不太干燥,色黄,气味臭秽,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弦数有力。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白虎汤加味:方用生石膏15g,知母8g,粳米14g,甘草3g,竹叶3g,黄连5g,白头翁10g,川贝母10g,黄芩10g,荆芥5g,薄荷5g,取2剂凉水煎服。

    二诊:体温正常,仍舌苔黄燥,小便短少色淡,大便色黄味臭,日泻3次,食纳差,脉缓,此为大热已清,余热未清,考虑为寒凉药伐脾胃所致,当健脾燥湿佐以清热,香砂平胃散合芩连汤加味,苍术6g,茯苓10g,厚朴6g,陈皮6g,砂仁3g,炙甘草3g,藿香4g,葛根 9g,黄芩6g,黄连3g,山楂3g,取1剂温水煎服。药后二便正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