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养知识 术道同源:“十三势”拳与柔道擒摔技术分析
发布日期:2024-10-31 15:46 点击次数:173赵 波
连云港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会长
摘要:“十三势”拳源自道家,有独特的擒跌功能和养身健体功效,在擒摔原理和招式的实用性上与日本柔道相似程度较高。通过对“十三势”拳和柔道在擒摔原理和招式技法的对比分析,提出“十三势”拳和柔道是同根同源的“捕拳”类武术,因两国不同的环境、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后来的传承上逐渐走上不同的发展路径;提出十三势拳和柔道应增加交流与借鉴,十三势拳应增加摔跌技术原理与技术分析,回归真正的擒摔本色,在竞技比赛及军事擒拿中多加运用;柔道应增加养生功法之习练,完善柔道的道术体系。关键词:十三势拳 柔道 擒摔技术笔者年少习拳,授业恩师为民国时期旧山东国术馆学员,当时的国术馆馆长李景林先生将十三势拳以杨氏太极拳名义传于国术馆师生,后经国术馆几位精擅摔跌的师傅研习后传于笔者师傅。笔者从师学习查拳、华拳、少林拳、十三势拳及各种武术器械后,大学期间又专门研习中国跤技法并长期练习,近几年又与柔道专业运动员经常交流,通过不同渠道研究日本柔道、合气道等柔术类技法,将十三势拳实用技法与之进行比较,从技术层面上分析两者技法的异同,寻找共同根源和相互之间的可借鉴学习之处。1十三势拳和柔道概述1.1 十三势拳概述“十三势”拳又称“十三势软手”、“绵拳”,源出道家。明代官府衙门缉捕、刑狱相关人员多有习练,用于抓捕、控制嫌疑人犯,属中华武术中一种比较特殊的“捕拳”类武术。所谓捕拳是指类似现代警用抓捕术的擒跌、制服类拳术,明代称为“擒人术”。中国历史上,曾有多个朝代禁止民间习武,在国家层面只有两处机构允许习武练拳,一是军队,习练“兵拳”类武术,以器械为主,徒手为辅,招式技法讲究“一击必杀”,二是官府衙门,习练“捕拳”类武术,以徒手为主,器械为辅,招式技法注重“擒跌制服”。十三势拳拳架舒展简洁,动作柔顺,轻灵松沉,练法上注重刚柔相济,虚实变化、“得意忘形”。实用中强调舍己从人、引进落空、旋转走圆、借力用力,以反关节、主动倒地等特殊技巧来减少摔跌过程中对施技人绝对力量的要求,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之摔跌技术典范。十三势拳有据可查的传承出自河南省博爱县唐村千载寺,据2003年面世的唐村李氏家族族谱记载,明代唐村李氏家族世代习武,其八世祖李春茂入唐村千载寺拜师博公武道,习练无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后游教传拳于晋、鲁、陕、浙、湖广数省,号称三教武师,又称武杰进士,一生以教书传拳为生。九世祖李仲、李信与温县陈家沟陈奏庭(陈氏太极拳创始人)为姑表三兄弟,共同在太极宫拜师结义,练传无极功、十三势、通臂功[1],后因李仲、李信等人参与明末李自成起义,李信被李自成冤杀后,李仲为避祸出走浙江三弟李俊家,以传拳教书谋生。姑表三兄弟之一的陈奏庭回村归隐后,则以十三势拳为骨架,揉合通臂缠拳等拳法,创艺陈氏太极拳,和十三势拳共同传承后世。后陈家十四世祖陈长兴将十三势拳传于河北永年人杨露禅,杨露禅得此拳后,辗转至北京传拳,曾任王府教师、清廷善扑营教习。旧山东国术馆馆长李景林先生从杨露禅之子杨健候处学得此拳,并将其以杨氏太极拳名义传授给国术馆师生。1.2柔道概述柔道是一种能最有效地使用身心力量获得最大效用的日本武道,现为日本国技。柔道攻击防守的对练和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技术特点,可使练习人身体的敏捷性、灵活性、力量性和精神品质都得到锻炼与发展。现代的日本柔道和合气道均演变自日本古柔术,日本古柔术有许多不同流派,各流派又各有不同的技术风格。日本“柔道之父”嘉纳治五郎在精研“起倒流”、“天神真扬流”柔术的基础上,综合其他流派柔术的特点,取长补短,并利用新的技术理论对古柔术作科学化的改革,再加入自己对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的创新,将“胜负、体育、修心”作为柔术学习的目的,创编出了如今风靡世界的体育运动——“柔道”。现代柔道的主要技术来自古柔术流派中的起倒流投技和天神真扬流寝技传承,据相关文献记载,其中的起倒流柔术与中国传统武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明末有浙江余姚人陈元赟(1587——1671)东渡日本,在日流寓五十二年。1626年起,在当时的江户浅府国正寺,向寓居该寺的浪人福野七郎右术门、矶贝次郎左门、三浦与次右卫门等人传授大明擒人之术,后三人认真习练、钻研陈师所传擒跌制服技法,各自形成自己的柔术流派,其中福野七郎的三代弟子寺田正重则根据师传创立了起倒流柔术,如今立于日本东京的《起倒流拳法碑》上便明确写道:“拳法之有传也,自投化明人陈元赟而始。”陈元赟也因此被称为“日本柔道之祖”。2 十三势拳和日本柔道的相似性分析2.1 十三势拳与柔道擒摔原理十三势拳又称十三势软手、绵拳,现河南省博爱县唐村一带惯称“软十三”,民间有“软十三,不能沾”之说,指的就是十三势拳“沾衣即跌”的特殊摔跌方式。十三势拳实际应用时,讲究随屈就伸、引进落空,沾粘连随、如影附形,牵逼锁靠、勾绊缠扫,刚柔相济,巧破千斤,即“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专以其特殊的顺势借力、以柔克刚、阴阳变化,连绵不断的摔跌方式擒跌、制服对方。十三势拳出自道家,拳技的原理也往往用道家理论来解说。在十三势拳中,用八卦、五行来描述招式应用中的劲意和身法,以八卦对应十三势拳中的“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八种劲意,以五行对应十三势拳中的“进、退、顾、盼、定”五种身法。以太极图(球)来模拟解释拳法招式的应用原理:假设人体是一个可以转动的太极球,要使一个太极球转动起来,必须要在太极球体的相对位置同时施加两个相反方向的力(即“一动分阴阳”)。表现在实际应用中,就是在摔跌对方过程时,必须在对方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等相对位置,施加相反方向的力,同时还要使力的方向作不断连续变化(即阴阳转化),才能有效摔跌对方。柔道中“柔”的含义是指不要与对手正面对抗,即单纯以力量对抗对手的力量, 而是要借助技巧,利用对手的力量来摔跌对方,即“借力用力”。因此,柔道的摔跌原理是利用力学原理、动作技巧来提高用力的效率,力争将对方的力量引为己用,用比对方小的力量摔倒对方,达到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技术目的,同时又避免对对手形成伤害,即以“温柔的方式”摔跌对方。柔道的传承中,也非常强调“圆”的概念,即在投技的使用过程中,要向对方身上施以“上下”、“左右”及“前后”反方向的合力交错,迫使对方身体旋转,倾斜对方身体重心,破坏对方身体支撑,让对方失去平衡而摔跌。同时柔道也会经常要求施技者双手在摔跌时,要做一个向一侧转动汽车方向盘一样的动作,因为这样可以不断改变施加作对方身上的力的方向,有效改变对方身体重心,摔跌对方。日本柔道十段大师三船久藏先生就经常会用一个球来向自己的学生们解释柔道的一些原理,这可能和柔道的投技来自以明末清初陈元赟所传授的“大明擒人之术”为技法基础的日本柔术“起倒流”有关。在主要摔跌原理的应用过程中,十三势拳和柔道除了都会尽量避免与对方正面用力相抗外,还非常讲究“引力借力”技巧的使用,即在摔跌过程中,要尽量引诱或迫使对方发力用力,再借用对方的力量来摔跌对方。柔道在摔跌过程中注重“连络技”的应用,要求在竞技对抗时“持之以柔”,不与对方正面对抗,而是借力用力,以无断续的摔跌技法,连续施跌,直至将对方摔倒并制服,和十三势拳中顺势而为的连续摔跌技法异曲同工。十三势拳和柔道在擒摔原理上的一些差别来自于两者的应用对象。十三势拳中的部分招式讲求从侧面接手近身,可利用不同技法来实现在摔跌过程中的“人背我顺”,与日本“合气道”的理念十分相像,例如玉女穿梭、揽雀尾、斜飞势、倒撵猴等招式的用法,这是因为十三势拳本身就是作为“捕拳”存在,实际应用中要应对不同的抓捕条件,既要和抓捕对象有正面对峙的抓把、抢把,也要有侧面的接手近身,甚至有从对方背后的擒跌、制服(如抱虎推山、肘底捶等),柔道则不同,作为一种竞技体育运动方式,只需要有双方的正面对峙、相互的抓握相持,所以柔道的抓把控制方式与十三势拳相比较为单一。2.2十三势拳的练习套路与柔道的“形”十三势拳只有一个练习套路,用于单人练习,共有七十七式,但其中不重复的招式只有三十九个,虽然招式数量较少,但其一个单式往往可以包含许多擒摔技法,即一个招式可以演化成多种不同用法,比如“云手”一式,既可以作“劈掌引手”引对方出手抓把,还可以作“接手控臂”、“拉臂揣”等二十余种擒摔用法,只要劲意正确,招式用法可根据具体情形变化,即所谓的“得意忘形”。十三势拳的套路练习,一是为了记忆招式,二是通过“用意不用力”的练习过程,来体会招式运用过程中自身劲意的流转、传导,三是十三势拳套路练习以注重精神放大的十三式拳心法逐步激活人体内部潜意识,充分发挥人体潜力,使练习者生命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延缓衰老,实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柔道也有套路练习,即柔道的“形”(也写作“型”),与十三势拳不同的是,柔道 “形”的练习是由双人配合练习。柔道的“形”用于展示柔道的技术原理,突出柔道运动的精神和内涵。日本人认为:“形”是练习柔道时,了解技术原理,巩固、提高练习者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柔道运动员都有练习“形”的必要,要通过这种逐个分析动作的练习方法去弥补自身技术上的不足。比如投的形就是将柔道投技中的基本技法拆解成最基础的部分:破衡、入位和投成,双人合作练习,从抓手的位置,打入的位置,腰部位置的高低,乃至视线的方向等各个方面,完美地展示投技技法。从好的“形”中,能感受到柔道的力与美,力学在身体中的展现,形态的优雅,及专注的态度等。2.3十三势拳和柔道抓把的方式、绞技的使用十三势拳创于唐、兴盛于明,几个朝代的衣服型制虽各有特点,但主要还是以对襟或圆领为主,布料也多是棉、麻、丝等,因此十三势拳的主要擒跌、制服招式用法,都是依据当时人们的衣着特点和“捕拳”的应用要求来设计的,即可以抓握对方身上衣物的不同部位,如后领(大领)、领襟(直门)、衣袖(小袖)、腰带等,来间接控制对方身体,进而擒跌、制服对方,也可以以抓按对方腕肘,掏抱对方腰腿、扒扣对方脖颈,锁别对方身体各部分关节来控制、摔跌对方,因此十三势拳在实际应用中抢把抓把、控制对方身体的方式明显多于柔道。柔道传承来自古柔术,其擒摔技法是以对方穿着“道服”,可用于抓把来设计的,可以抓握对方后领、领襟、衣袖、腰带等部位。一般技法应用时,多是一手抓领襟,一手抓中袖外侧(小袖),通过拉拽、推送、提拎、按压、拧转等动作控制对方身体进行摔跌。和国内常见的中国跤不同,十三势拳和柔道都可以在摔跌过程中使用绞技,即利用手臂和衣领(衣物)来绞勒对方脖颈,控制对方肢体,使对方被摔跌、制服。与关节技的使用一样,柔道只允许在地面使用绞技,十三势拳则没有这种限制,可以在站立时使用绞技制服对方,或以绞技配合其他擒跌技法对对方进行擒跌、制服。2.4十三势拳自跌(主动倒地)技法和柔道舍身技的应用在十三势拳许多招式技法的实际应用中,经常会使用自跌(主动倒地)技法来减少摔跌对施技者自身绝对力量的要求,即在擒跌过程中,尤其在是需要以小搏大、以弱胜强的特殊情形下,施技者使用自跌(主动倒地)技法(如高探马分脚、金鸡独立等用法),可以大幅度增加擒跌成功的可能性。十三势拳作为“捕拳”,使用自跌(主动倒地)技法的场合自然不会少,而且十三势拳的许多招式技法中都可以加入自跌(主动倒地)动作来增强擒摔效果,但在十三势拳套路练习时,因练习场地、练习者身体素质及其他条件、因素影响,一般不会展示自跌(主动倒地)技法,因此十三势拳的自跌(主动倒地)技法只在传授十三势拳的招式技法的实际用途时才会演示,也只有在十三势拳的缉捕应用中,才会彰显其实用效果,这也是在一般传承中,自跌(主动倒地)技法逐渐失传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较十三势拳的自跌(主动倒地)技法,柔道也有自己的舍身技运用。柔道的舍身技指在摔跌过程中,施技者一方主动后倒或侧倒,借用自身体重和身体转动,拉动对方身体,使对方失去身体重心平衡,再将对方摔跌的技法。实际上,舍身技在许多方面,都具有非常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即使在现代竞技柔道的比赛中,舍身也是一种常用技法,除了独立使用,在柔道的其他技法中,揉入主动倒地的动作构成,加上自身体重的加成及身体转动不断改变用力方向,使对方身体重心失衡,也可以大大强化摔跌的效果。2.5十三势拳与柔道的关节技应用及打跌结合用法关节技指可以造成人体关节非正常扭曲及变形,使对方因剧痛难忍而被迫制服的技法。由于反关节技法在摔跌技法中的运用,可以有效降低在摔跌制服过程中对施技者自身绝对力量的要求,十三势拳像其他“捕拳”类武术一样,也十分注重关节技法的运用。在十三势拳的主要擒跌技法中,针对对方身体的颈、肩、肘、腕、指、膝、踝关节,采用推挫、缠绞、折别、扭拧等技法,结合力学杠杆原理,控制对方身体各部分关节,从而间接控制对方身体,配合摔跌技法,达到将对手摔跌、制服目的。十三势拳中的关节技法既可以用于站立摔跌,也可以用于地面控制、制服。柔道一般不允许在站立摔跌时使用关节技,只可在双方倒地,进入地面纠缠后使用关节技对对方进行锁固、制服。实际上,十三势拳中应用关节技法的招式与来自日本古柔术(柳生派和大东流柔术)的日本合气道技法有许多相像、相似之处,比如倒撵猴与一教、揽雀尾与入身投、斜飞势与陨落投、转身撇身捶与四方投等,这也从另外一个不同的角度,证明了十三势拳和日本古柔术之间的渊源关系。与关节技的使用相类似的还有十三势拳的打跌结合用法。打跌结合用法是指十三势拳作为“捕拳”,会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为增强擒跌、制服效果,加入对被抓捕人一些特定部位的击打,造成对方被击打后产生瞬间意识模糊、剧烈疼痛,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或改变对方的身体姿势或肢体位置,方便施技方能够更好、更有效的施展擒跌、制服技法。柔道有当身技,但在竞技柔道中是禁用的,而且其击打部位多为对身体易于造成重大伤害的要害部位,和十三势拳打跌结合用法中的“打”还是有一定区别的。2.6十三势拳招式用法和日本柔道技法的相似十三势拳和柔道在主要摔跌技法十分相似,多数柔道的摔跌技法,地面锁固技法,甚至一些现代竞技柔道中禁用的技法都可以在十三势拳套路中找到对应的招式用法。十三势拳套路中,虽然只有三十九个单独的招式(包括起势和收势),但每一个单式都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变化擒跌用法,套路中的连络招式(指套路中两个或两个以上联系在一起的招式,如高探马和分脚、海底针、扇通背和转身撇身捶等)也具有与单式不同的擒跌用法,此外,还有一些单式与单式间的合理组合(如云手和转身撇身捶等),也会形成不同的摔跌技法,再加上打跌结合及反擒跌的招式用法,十三势拳套路中包含的擒摔技法几乎可以囊括现有摔跌技法中的绝大多数,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擒跌体系,是真实意义上的“捕拳”。将十三势拳套路中单式、连络式或组合式的基本用法,与当今各种擒摔技法作比较,可以发现在动作上最相像的技法应当是柔道技法和合气道技法。下面举十三势拳套路中几个主要招式的基本实用技法和柔道主要技法作相互比较,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高度相似。2.6.1 十三势拳单鞭招式技法和柔道大内刈技法对比十三势拳套路中单鞭招式的演练如下:演练时,身体重心置于右腿,抬左脚向前上步,以前脚脚掌落地,同时双臂略弯曲前伸,左臂略内旋,右臂略外旋,双手虎口张开,掌心斜向外,双手掌指指向右侧,掌心之间间距约一小臂长度。随身体向左侧转动,双臂略曲,双手自右向左划平弧摆动捋带,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身体转至朝向东南方向时,左臂略外旋,右臂略内旋,双臂弯曲回带,身体重心随身体转动移至左腿,右脚抬起,向左脚侧后方向跟一小步,双臂转至身体左前侧后,屈臂平端回收至胸前,双掌掌心转至向下,两手虎口相对。接身体右转,重心右移至右腿,双臂随身体转动从胸前向身体右前侧方向弧形平摆。接上动,待双臂平移至身体右前侧方向时,身体停止转动,朝向正南方向,右臂向身体右前侧方向伸直抬起,右手垂腕变勾手,四指指尖向下,拇指指肚贴于食指内侧,右手向身体右上侧方向抬起至与耳同高,左臂移至右臂肘弯内侧后,屈臂外旋,左手转至掌指向上,掌心向里,左小臂立起向身体左侧方向横摆至左肩前方。接左臂内旋,左手掌指向上,立掌向身体左侧推出,左臂微屈,掌心朝向东南方向。同时右腿微曲,左腿屈膝提起,左脚脚尖向下绷直,逆时针方向划弧回收至右腿内侧。接身体左转,左脚随身体转动勾脚尖向身体左前侧方向上步,脚跟着地向前踏实,身体重心逐渐左移成左弓步。左掌推出后,左肩向前微挺,身体朝向东南方向,目视左掌前方。十三势拳套路中单鞭招式的实际用法如下:实际应用时,双方以左架对峙站立,己方以左手抓握对方右侧领襟(拇指在内四指在外),右手抓握对方左侧中袖外侧(小袖),接己方身体重心右移,上左步至对方双腿之间,重心左移,双手同时向对方身体左后侧方向推送对方身体,使对方身体重心向后落于双脚后跟。接己方跟右步至左脚后方,重心右移,双手向己方身体右前侧方向拉拽对方身体,迫使对方身体重心左移,接己方左腿抬起,向前插入对方裆内,以左小腿后侧向己方身体左外后侧方向勾挂对方右小腿后侧,同时左臂内旋,左手抓握对方右侧领襟,借对方身体回挣之力,向对方右肩方向推按对方上身,右手抓握对方衣袖向身前上方提带对方左臂,将对方向其身体右后侧方向挂腿推肩仰面摔跌倒地。柔道大内刈技法的实际用法如下:实际应用时,双方以左势抓把对峙站立,己方以左手抓握对方右侧领襟(拇指在内四指在外),右手抓握对方左侧中袖外侧,身体重心右移,双手拉动对方向己方身体右侧方向上步,左腿提起,左脚向对方两脚之间方向上步,重心前移,右脚以内侧快速向左脚后跟贴靠,重心右移后,左脚抬起向对方双腿之间前插,再以左脚后跟向对方右脚脚尖方向勾挂对方右脚(或右小腿后侧),同时己方上身前倾,左手抓握对方右侧领襟,向对方右肩方向推送,右手抓握对方左臂衣袖向身前上方提举,将对方向其身体右后侧方向仰卧摔倒。[4]2.6 .2十三势拳搂膝拗步招式技法和柔道隅落技法对比十三势拳套路中搂膝拗步招式的演练如下:(以左式为例)演练时,身体右转,重心右移,右臂外旋,右手掌心转向上方的同时,向身体右后下侧方向后拉,拉至身体右侧后,右臂内旋,右手掌心逐渐转向下方,并向身体右上侧方向屈腕弧形抬起至右耳外侧约一拳远。同时左臂外旋,左手掌心向右经身前向身体右下侧方向划弧搂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前,身体正面右转至与右脚脚尖方向一致。接左腿屈膝提起,左脚脚面绷直,脚尖向下,随身体右转划弧提收至右小腿内侧后,再将脚尖勾起,向身体左前侧方向迈出,左脚脚跟先着地,脚掌向前踏实后,身体重心移至左腿成左弓步,同时身体左转,右手挑腕抬起成立掌,掌心朝向身体左前侧方向,掌指向上,与眼同高,随转体向身体正前方向推出,同时左掌随转体向身体左下侧方向抹按至己方左胯旁约两拳远,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视右掌前方。十三势拳套路中搂膝拗步招式的实际用法如下:实际应用时,双方以右势抓把对峙,,己方以左手抓握对方右侧中袖外侧,右手抓握对方左侧领襟(拇指在内四指在外)。接己方退右步身体右转,重心右移,右手向己方身体右后下侧方向用力拉拽对方左侧领襟,左手抓握对方右侧衣袖,随身体右转,向己方身前下方拉拽对方右臂,迫使对方上右步至己方身前。接己方身体左转,提抬左腿,向对方身体右后侧方向上左步,身体重心左移,右手抓握对方左侧领襟,借对方身体回挣之力,向对方身体右上侧方向提送对方身体,迫使对方身体重心右移,左手随身体左转,向己方身体左后下侧方向拉拽对方右臂,保证对方右腿不能提抬后退,将对方向其身体右后侧方向拉臂提领摔跌倒地。柔道隅落(空气摔)技法的实际用法如下:实际应用时,双方以右势抓把对峙站立,己方以左手抓握对方的右侧中袖外侧,右手抓握左侧领襟(拇指在内四指在外),接己方左脚向前一步,双手先用力前推,迫使对方右脚后退一步,再身体右转,身体重心右移,右手用力向己方右后侧方向拉拽对方左侧领襟,左手用力向身前下方拉拽对方右臂衣袖。迫使对方身体前倾,右脚向前迈进一步,接己方左脚抬起,向对方右脚外侧方向上步,身体左转,重心前移至左脚,同时右手抓握对左侧领襟,向对方身体右后上侧方向提推,左手随转身向身体左下侧方向拉拽对方右臂衣袖,迫使对方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右脚用力蹬地,借身体前冲之力将对方向其身体右后侧方向推跌倒地。[3]2.6 .3十三势拳套路中招式技法与柔道(合气道)技法的基本对应表1 十三势拳招式与柔道技法的基本对应
十三势拳招式(单式)
柔道技法
揽雀尾
横车
单鞭
大内刈
提手上势
小内刈
搂膝拗步
隅落(空气摔)谷落
白鹤亮翅
腕缄手固 横分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手挥琵琶
送足扫 膝车 横挂
如封似闭
隅落(绞领推臂)
抱虎推山
横车 裸绞 双手刈 裹投
肘底捶
片羽绞
倒撵猴
横落
斜飞势
抱分 横落(绞领)
转身撇身捶
背负投
蹬脚
巴投
上步栽捶
大外卷入
披身伏虎
大外刈 体落 山岚 内股
垫步右蹬脚
河津挂
盘腿转身右蹬脚
足缄
下势
朽木倒
金鸡独立
引迂返
上步七星
十字绞 体落(绞领)
365建站退步跨虎
送襟绞
双摆莲
蟹挟
此外,十三势拳套路中还有连络招式与柔道技法的对应,如:海底针 闪通背 转身撇身捶(十三势拳)——肩车(柔道)、高探马 分脚(十三势拳)——隅返(柔道)、撇身捶 反身二起脚 上步挫捶(十三势拳)——飞身十字固(柔道)等,组合招式与柔道技法的对应,如:云手 闪通背 转身撇身捶(十三势拳)—— 背负投(柔道)等。十三势拳套路中也有一些招式技法与日本柔术的另一分支——合气道的技法相对应,如:揽雀尾(十三势拳)——入身投(合气道)、玉女穿梭(十三势拳)——一教(合气道)、转身撇身捶(十三势拳)——四方投(合气道)、上步搬拦捶——小手返(合气道)、斜飞势(十三势拳)——陨落投(合气道)等,由此可见,十三势拳和日本柔术间的渊源关系。此外,十三势拳套路中还有部分招式技法可以用于古代衙役、捕快常用抓捕器械铁尺、锁链,比如可用于铁尺的撇身捶、上步搬拦捶等招式,可用于锁链的肘底捶、上步七星、弯弓射虎等招式,在实际抓捕应用中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古柔术传承的器械浪人叉(也称十手),其型制模式和中国古代古代衙役、捕快常用抓捕器械铁尺相同,据说也是由明末清初陈元赟先生传入日本。3 十三势拳独特的养生健体功效十三势拳创自道家,自然十分注重养生健体。十三势拳的套路练习,将中华传统养生的精华——“吐纳术、导引术”融入其中,让练习者盘练功架了解身体内部筋骨、血肉运动引起的劲力流转途径、方式、增幅,同时用松柔的练习方法来柔韧身体、揉练整劲。十三势拳的套路练习,要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三个不同练习层次的反复凝炼。先“调身”,以保证身体动作姿势的合理正确,达到动作的虚实分明、上下相随、连绵不断,以“虚实分明”体验身体重心的变化、转换,次“调息”,以深呼吸推动脏器运动,配合外部身体动作练习,达到“内外相合”,再“调心”,以特殊的十三势拳心法运用,体验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感觉,以“动中求静”求取身体在练习过程中的“松静”,感悟身心的些微变化,提高身体的反应灵敏度,激活人体潜力,提高生命质量,获取延年益寿之功效。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描述,十三势拳的套路练习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氧运动,它一方面在套路练习、盘练功架的过程中配合呼吸的调整,用心意引导身体的动作姿势变化,体会动作和意识的高度协调统一,寻找并获得身心合一的锻炼效果,是由内而外的锻炼方法(类似瑜伽的练习方法)。另一方面十三势拳则是在拳法的实际应用练习过程中,通过练习者双方相互之间的擒跌练习(包括推手),来感受、学习劲力的运行、运用,在学习、练习擒跌、制服招式的实际过程中,利用双方身体的接触、碰撞,练习中双方身体肌肉、筋骨的极度拉伸、扭转以及擒跌动作完成后的全身心的高度放松,来锤炼肌肉、筋骨、脏腑甚至血液的循环,是由外而内的锻炼方法(类似日本柔道、合气道的锻炼方法)。这样十三势拳外练全身的关节、骨骼、肌肉,内练意识、精神气质、神经功能。开始练的是动作、姿势、筋骨和皮肉,深入进去练的是意念、劲力活动,既可以由外向内锻炼,又可以从内向外锻炼。练习者在自身意念的支配下,通过多种不同练习,使自身的神经系统、运动机能和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得到全面的改善,使人体保持在健康状态或积极地恢复健康状态。因此十三势拳套路练习的健身价值是多方面的,有身体上的,也有精神上的,甚至还有艺术修养方面的。其健身方法是全面的、自然的、科学的,是真正的“健身养心”。无极养生功是十三势拳的内功功法,也是十三势拳的基础,其功法原理是以逆运之术,追求从后天回返先天,练至极致据说可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极,获不可思议之养身健体功效[4],曾作为清廷大内侍卫秘传内功。无极养生功和十三势拳相互依存,共同练习效果明显,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十三势拳传承人李春茂练习无极养生功和十三势拳,寿长九十八岁,其子李仲亦有九十二岁高龄,李氏后代练拳者也多见长寿之人,可见无极养生功和十三势拳的练习确实具有养身健体的独特功效。4 结论4.1 十三势拳和柔道是同根同源的捕拳类武术经以上分析,尽管十三势拳和柔道在我国和日本两国经不同渠道分别传承了数百年,且极少有相互交流,但两者的技法原理和擒跌、制服招式用法却有高度的相似性,首先是十三势拳和柔道的擒摔原理基本相同,其次是柔道的主要技法,尤其是舍身技法都可以在十三势拳套路招式中找到相似用法,包括日本现代竞技柔道中禁用的部分技法(如河津挂、足缄、胴绞、蟹挟等)也可以在十三势拳招式用法中见到,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十三势拳和柔道同属捕拳类武术,明末清初陈元赟传至日本的“大明擒人之术”应当和我国的十三势拳同根同源,只不过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因两国不同的环境、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自有了适合自身的发展和创新,才出现了两者之间在练习方法和实际应用上的差别和侧重,成为后来表面上看起来截然不同的两种武术。4.2 十三势拳和柔道应互通借鉴十三势拳在我国的传承与发展,因历史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后期走的是养生健体的路子,多数拳家传承只注重发挥道家拳法祛病延年的独特效果,逐渐丢失了十三势拳原有的技法原理,使原为“捕拳”的十三势拳招式实用技法未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将一套法理独特、传承千载的“捕拳”类武术,变成了只重高论、不重实用的养生体操。日本柔术在创始人嘉纳治五郎的归纳整理、改编创新下,引入新的、科学的竞技训练方式,精炼技法、注重对抗,最终发展出目的鲜明、实用性强的“柔道”,进入奥运会比赛,并衍生出巴西柔术、俄罗斯桑勃等世界著名的柔术类武术,使柔术类武术走上了世界搏击擂台,成为当今每一位世界搏击高手都必须掌握的擒摔、制服技法。十三势拳在今后的发展,应当以恢复其“捕拳”本来面目为己任,更多的学习、借鉴其他摔跌类武术的精华,更好的传承、创新十三势拳实用技法,充分挖掘十三势拳关节技法、自跌(主动倒地)技法在招式中的实际应用方式,真正体现“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捕拳”类武术特点。要特别注重与日本柔道之间的相互交流,引入柔道科学的对抗性训练方法,强化实用技法练习,提升十三势拳的实际应用功效,扩展十三势拳的应用范畴,为十三势拳正名。柔道也可以借鉴十三势拳的套路练习方法,丰富“形”的内容,学习无极养生功,为柔道增加养身健体的功能,提高练习者的生命质量。参考文献:
[1] 程峰,魏美智.博爱唐村千载寺与太极拳的起源[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1-4.
[2] 醍醐敏郎(日).柔道教程[M].北京体育出版社.1988.2.53-62.
[3] 古福康郎(日)武术的科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21.3.184.
[4]李昌,李金阳.太极拳源流解谜-拳论篇.搏击杂志.2008.3.72.
www.ltxyh.net江苏省老年人体育协会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要讲科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