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小窍门 CLDN18.2靶点研究获进展 助力胃癌精准治疗
发布日期:2024-09-05 14:23 点击次数:72转自:环球网
随着胃癌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胃癌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之一,而CLDN18.2作为新兴靶点,正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和患者的关注。
9月3日,在近日举办的胃癌精准治疗与病理检测科普媒体沟通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李忠武教授就胃癌靶向治疗,特别是CLDN18.2靶点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解析。
CLDN18.2靶点受关注
胃癌在我国属于高发肿瘤,且晚期病例占比较大,早期诊断率相对较低。针对这一情况,靶向治疗因其精准性和有效性成为了重要的治疗手段。李忠武教授指出,靶向治疗通过识别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标志物(如抗原),利用特异性抗体杀灭肿瘤细胞,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近年来,HER2、CMAT、EGFR等靶点的发现和应用,极大地改善了胃癌患者的预后。特别是2011年HER2靶点的确认,标志着胃癌进入靶向治疗新时代。
然而,HER2靶点的表达率在中国患者中仅为10%-20%,受益群体有限。相比之下,CLDN18.2靶点因其在胃癌患者中较高的表达率(约21%-95%)而备受瞩目。李忠武教授强调,CLDN18.2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量较低,但在胃癌细胞中显著升高,这一特性使其成为极具潜力的治疗靶点。据悉,目前,针对该靶点研发的药物佐妥昔单抗(Zolbetuximab)已在国外获批上市。
病理检测在胃癌靶向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李忠武教授介绍,通过病理检测可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为后续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对于靶点的筛查,病理检测能够准确判断HER2、CLDN18.2等关键分子的表达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对于晚期胃癌患者,病理检测还能对转移灶进行评估,以更全面地了解肿瘤特性。
365建站在CLDN18.2的检测方法上,目前主要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李忠武教授表示,免疫组化方法简单可行,且普及率较高,能够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同时,他也提到了一些标准化问题,如不同抗体和检测平台可能导致的结果差异,以及病理医生判读标准的不一致等。为此,他建议加强病理科的质控管理,采用稳定可靠的抗体和检测平台,并进行多中心的临床验证,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专家呼吁:40岁以上人群应常规进行胃肠镜检查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民众健康意识的提升,胃肠镜检查作为消化道疾病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在越来越多的体检中心及医院得到广泛应用。李忠武教授强调,鉴于40岁以上人群消化道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的现状,尤其是有家族癌症史的人群,强烈建议将此年龄段人群纳入胃肠镜常规体检范畴。
李忠武教授指出,胃癌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在我国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呈现家族聚集性特点。对于有直系亲属患有胃癌、结直肠癌或乳腺癌等癌症病史的家庭成员来说,40岁进行首次胃肠镜检查尤为重要,这被视为一项关键的基线健康检查。若首次检查结果无异常,可间隔五年再次复查,以持续监测消化道健康状况。
李忠武教授还提到,日本和韩国之所以早期癌症发现率较高,得益于其国民对胃肠镜体检的广泛接受和普及。这一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即通过提高胃肠镜筛查的普及率,可以显著提高消化道早期癌症的检出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晚期,且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看,早期筛查和干预具有极高的成本效益比。”李忠武教授强调,对于胃癌高发的中国而言,推广两癌筛查及消化道早癌筛查,将胃肠镜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减轻社会医疗负担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胃癌患者和家属而言,李忠武教授建议加强对临床治疗进展的了解,选择权威医疗机构进行检测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对于患者的恢复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