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疾病 多动症,阴虚!讲一张小医案,解天下父母心结,能做的只有这么多
发布日期:2024-12-09 15:16 点击次数:189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就在方才,我的助理跟我讲,本周日我需要和一位家长连线,看看孩子的事儿。孩子,又是孩子。我也是一个家长。我知道,当孩子需要治疗的时候,做父母的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态。那种焦虑,那种急迫,那种心急如焚,是任何语言都无法言表的。所以,我必须全力以赴,用心帮人家解决问题。效果如何,先不提。尽全力,则是必须做到的。那既然说到孩子,那我就接着讲讲孩子的病例吧。什么呢?这就是小儿多动症。图片
咱们就当聊天儿,你听我讲下面的故事。话说有一个小男孩,当时才6岁大,初诊时间是1984年的3月份。什么毛病呢?就是最近这一年来啊,他除了睡觉之外,其他任何时间一直在动。手脚乱动,坐卧不宁,没有一丁点的老实气儿。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无论怎么说,怎么劝导,完全无效。后来,家里人带他看医生,确诊“小儿多动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初期,那时候,“多动症”是一句骂人的话。谁要是得了这个病,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去,觉得丢人啊,没脸见人。也就是说,病耻感十分强烈。这个小患者的家长,也是如此。所以在接受两个月的治疗无效之后,家属转投中医治疗。刻诊,患者舌质基本正常,脉细,大便有时候比较干燥,晚上多汗,性情十分急躁。除了肢体不停动弹以外,小患者体质似乎比较弱,头发少,细而黄。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写了一张方子——生地9克,熟地9克,丹皮9克,白芍12克,茯苓9克,泽泻9克,牛膝9克,山萸肉9克,生龙骨和生牡蛎各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结果如何?患者服用10剂以后,家长惊喜地发现,小患者的状态比从前温顺很多,不再那么急躁了,肢体动作减少。这时候,原方基本不变,再投25剂。患者最终诸证悉平,基本恢复正常。家长别提多高兴了,多次喜极而泣。图片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365站群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92年的《山东中医》杂志。现在,我们就聊聊这背后的道理。首先,我们知道,这孩子多动,手脚停不下来。中医讲,肢体多动、颤动,找谁的问题啊?对了,找肝。肝主筋。多动也好,颤动也好,都是肝气失和,肝风内动。那小患者为什么肝气失和,肝风内动啊?仔细看,患者脉细、便干,夜里盗汗,心情急躁。这是啥?这是肝阴不足,阴虚的问题很明显啊。肝阴不足,阴不敛阳,所以肝风内动。接着再看,患者似乎体弱,头发黄而稀疏。中医讲,肾之华在发。我们从此能想到什么?是不是肾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啊?好,到这里,思路基本就出来了。这既是,小患者先天肾精不足,肾精不能化生肝肾之阴,于是阴虚动风,导致多动。治疗的基本思路,就是补肾精,滋肝肾之阴,然后平肝息风。你看当时医家的配伍——生地9克,熟地9克,丹皮9克,白芍12克,茯苓9克,泽泻9克,牛膝9克,山萸肉9克,生龙骨和生牡蛎各20克。这是啥呀?这是基本的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熟地、丹皮、泽泻、茯苓、山萸肉。这些是六味地黄丸的基本配伍,只不过去掉山药,加上生地。生地和熟地,以及山萸肉,用于滋补肾阴肾精。丹皮、泽泻和茯苓,用于泻浊。其中丹皮清肝之热,泽泻清肾之热,茯苓健脾利湿。在这个基础上,加白芍,柔肝凉肝,促进肝气恢复条达。最后,加龙骨和牡蛎,用于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正是在这个简单思路的指引下,方子直中病机,可以说药到病除。小患者恢复正常。其实,这个小儿多动症,还真是挺多见的。患儿家长为此背负的心理压力,真的是难以用语言形容。怎么办?我的临证水平太有限,但是好在可以说,可以写。所以,我能够把这类好的经验,不断地传播给大家。这样,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帮助一部分患者家长找到原因,看到希望。只要能这样,就算是功德一件,对不对?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小儿多动症患者,都是阴虚所致。我们以前介绍过痰热,也介绍过心火。不同的类型,我们用不同的思路。不管怎样,只要能让孩子好起来,就可以。就说这么多吧。我感谢你的阅读。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